五行
五行: (1)教义名词。指金、木、水、火、土。关于五行的观念最初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国语》中记述为构成万物的五种物质元素,战国时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后被道教吸取作为其教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道经中宣称,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并用以解释四时天象方位等,认为南方属火色赤,东方属木色青,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属土色黄。还以五行配五常、五脏,《道法会元》卷八十四有:“肾属水藏精为智,心属火藏神为礼,肝属木藏魂为仁,肺属金藏魄为义,脾属土藏意为信。”内丹家亦把五行说引入其炼丹实践。《仙佛合宗》中说:“心中元神属无形之火,肾中元气属无形之水,用目光专视,神凝于上,水气蒸腾,即以火炼水,心肾相交也。”金木水火土,言行者,为天行气之义。实即归纳天地间事物之性能与作用,以此而代之。木有外扬之性能,金有内敛之性能,火有上炎之性能,水有下润之性能,土有静止之性能,天地间行气之义,无能逾越此五种性能与作用。如《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正义》:“言五者性异而昧别,各人为之用。”《书传》云:“水火者,百姓之求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得,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五行即五材也。”《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即是五行生成为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 阴无偶。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焉,故谓之成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谓此也。数之所起,起于阴阳,阴阳往来在于日道。十一月冬至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冬水位也,以一阳生为水数。五月夏至日北极,阴进而阳退,夏火位也,当以一阴生于火数,但阴不名奇数必以偶,故以六月二阴生为火数也。是故易说称乾贞于十一月子,坤贞于六月未,而皆左行由此也。冬至以及于夏至当为阳来。正月为春,木位也,三阳已生,故三为木数。夏至以及于冬至,当为阴进,八月为秋,金位也,四阴已生,故四为金数,三月春之季,四季土位也,五阳已生,故为土数,此其生数之由也。水火木金得土数而成,故水成数六,火成数七,木成数八,金成数九, 土成数十。《汉书•乐志•郊祀歌•惟泰元七》谓:“阴阳五行,周而复始”。《汉书•律历志上》:“五星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程本•子华子》谓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动以散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是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阳中之阳者,火星也;阴中之阴者,水星也;阳中之阴者,木星也;阴中之阳者,金星也。土居二气之中间,以治四维,心之精为火,其气为离,其色赤,其神为朱鸟;肝之精为木,其气为震,其色青,其神为苍龙;肺之精为金,其气为兑,其色白,其形为伏虎;肾之精为水,其气为坎,其色为黑,其形为玄武;脾之精为土,其气为戊己,其色黄,其形为凤凰。金木水火土,五精之总也。有关五行起源,《白虎通》谓“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通鉴前编》谓:“燧人氏作观星辰而察五行”。《史记历书》谓:“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管子•五行篇》谓:”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 ……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由此可知,五行之说,燧人及伏羲时代已有之。黄帝考五行之气节,以建星历,以正天时,将一年分为五个等时,由冬至日起,分别由木火土金水主事各七十二日,周而复始。也有谓金、木、水、火、土 为五种物质,或喻事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齐国邹衍又加以发展,著论终始五德之运,把五行同天地、万物、社会运转联系起来,此时五行学说基本完备。遂由丹家、医药、天文、地理、占卜等吸收利用,阐述各自的理论。五行间,相互生成,又互相克制。在道教内丹术中,运用五行学说原理,主张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刻,运用不同的方法练功,以火代表元神,水代表肾间动气(称元气),通过练功,使元神与元气相交,称为水火既济。借用木火,金水的相生关系,以木火为一家,金水为一家,土自成一家。脾属土,主意,炼功即在“意土”的媒合下,三家相见,结成内丹。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以五行运化理论解释人体生理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如肝、胆、筋、目属木,心、三焦、小肠、 咏、舌属火,脾、胃、肉、口属土,肺、大肠、皮毛、鼻属金,肾、膀胱、骨、耳属水。脾能资生肺,称为土生金,肝能制约脾,称为木克土。相克过盛谓之“乘”,反克谓相侮。另外医学又将五脏同年、季、月、日、辰相配合。(2)内丹名词。四象会于中宫化而归土,谓之五行。《悟真篇》谓四象会时玄体就,又曰,五行全处虎龙蟠,此乃神气纯素,性情返元之道也。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