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论道
浅谈庄子的“言意之辩”

浅谈庄子的“言意之辩”001.jpg

一、 “言”与“意”

文言简短精悍,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会引起理解与阐释的多元化乃至不确定性。在“言意关系”之中,“言”“意”均是如此,特此梳理在先,以避混淆。

广义上的“言”泛指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又称其为“书”。口头语言又称言语,即为“言”。狭义的“言”则从其“说话”的本义出发,指人交流表达意义时候进行言说的动作行为。《说文》中“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的“言”则指的是一种和“语”相对的文体,而《左传》“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言”意指文章。可见,“言”既可指说话动作也可指言说的结果。

《说文》中“意”与“志”互训。“意,志也,查言而知意也。”其中很有趣地将“言”和“意”建立了条件联系。段注曰:“言示言语,以己之心,察人之言语,便足以推知人之心志何若,故意之本义作‘志’解,见《说文》,乃心所着想者之称。”此处所言是“意”的本意,与“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的“意”同样,指的是人主观的心志和心意。而通过“查言知意”则知,“言”作为“言语”,是“意”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此,无论“言”是作为口头言语还是书面文章,都承载着“意”所包含的人的心志和心意。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为背景的“言意关系”中,其内在关系则更为复杂,“言”和“意”的概念也有所延伸和改变。

在实际生活中,发出言语和表达心志的主体自然为活生生的人。因此一般将“言意之辨”理解为语言如何表达意义的问题。而在中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的文化思维中,人的一切活动乃至心灵意志均可直接赋予人以外的任何事物。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天”,常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天何言哉”。这种“言”不同与普通的人言,天所言代表的是天地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具有神秘崇高和不可违抗的神圣性质,正如生活中也常将一些事归因为“天意”。《易传•系辞》中,大篇幅地描述了《易》所包含的“天地之道”,其中对于“天道”的尊崇可以说到了一种极致。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在《易》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道”的本体意义,并奠定其在道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在很多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语境下,“言意关系”已经超越了人类用语言传情达意的层面,而是进入“天道”、“自然”、“道”及其与人对话的过程当中。基于此,“言意之辩”中“言”和“意”的主体便也不同寻常,而是归于了更加上位的概念。

浅谈庄子的“言意之辩”002.jpg

二、言不尽意,道在言意之外

庄子的言意之辩在秋水一篇中有个基本的论断:“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限于)精粗也。”由此可观,虽然“言”和“意”的阐释和理解范畴存在着物之粗精的差距,但是其对象始终停留在“物”的层面,而所谓“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即为“道”之精妙。由此便有了“言不尽意,道在言意之外”的关系。

还有“轮扁斫轮”这样一篇故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故事大致说的是一个名叫扁的车轮匠人与齐桓公的一番辩论。扁已年逾七十还在独自做车轮,并不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事业,而是制作出最好车轮的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无法从他这里得到做车轮的经验和方法。连做车轮的道理都不可言传,那么圣人之书所记载的圣人的思想,又如何能借由文字而流传呢?便只不过是糟粕了。

1/3 1 2 3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