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
六气: (1)五运六气之说,以六旬中节气流布分生气、舒气、长气、中气、收气、藏气为六气。《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卷五《六气之图》:“此后天流行数也。其气降于地每六十日一变,大寒已后,阙阴生气;春分已后,少阴舒气;小满已后,少阳长气;大暑已后,太阴中气;秋分已后,阳明收气;小雪已后,太阳藏气。一节三候,一候五日,又分七十二气。”(2)指天地生旺之气。《太清玉册》卷八:“六气:春食朝霞,秋食沦阴,冬饮沆瀣,夏食正阳,并天地 玄黄之气。”《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远弃五谷,吸道滋也。餐吞日精,食元符也。”《阳陵子日月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陆德明释文引李颐语:“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气也作“炁”《抱朴子内篇•释滞》: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故曰仙人服六炁,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3)三阴、三阳。《道枢》卷四十一《传道下篇》:“钟离子曰 ……五行而后定六气。”原注:“三阴、三阳。”《太清玉册》卷八:“六气: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阴阳燥金,阙阴风木。”(4)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灵枢•决气篇》:“予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予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予不知其所然。”“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马莳注:“精、气、津、液、血、脉,分而言之则有六,总而言之则曰气,故此谓之曰一气,而下则曰六气。”(5)谓自然界六种气象。其说不一。①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太清玉册》卷八:“六气、阴、阳、风、雨、晦、明。”②风、寒、暑、湿、 燥、火。《素问•五运行大论》:“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王冰注:“天垂六气。”③寒、暑、风、雨、晦、明为六气。《文昌大洞仙经》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错纽于天地之间,顺则致祥,逆则见凶。(6)内炼法诀。六字排病调息法。即呬、呵、呼、嘘、吹、嘻六字气诀。《胎息秘要歌诀》称:呬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不和自消灭。呼属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四肢壅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之差奔速。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止,微微纵气以吹之,不在外边求药饵。嘻属三焦有疾起,但使嘻嘻而自理。《太清玉册》卷八:“泗,主肺;呵,主心;嘘,主肝;呼,主脾;吹,主肾;嘻;主三焦。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