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道
方仙道: 道教肇前宗派。本是古代一个学术流派。指战国时期信奉“神仙家”和“阴阳家”学说的燕齐方士们,兴于齐威宣王和燕照王时期,逐渐成为方仙道。后得秦皇、汉武倡导,始臻盛行,是中国道教的前身。方是“方术”,亦指“方士”。《庄子•天下篇》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谓以炼求奇药。《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即是一些讲求道术、擅长方技的人。他们皆是方仙道的流裔。仙是指“神仙思想”,《汉书•艺文志》云:“一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方仙道除“神仙家”学说外,还应当包括“阴阳家”学说。关于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说:“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最早见于史籍的方士是周灵王时的苌弘,《史记•封禅书》说:“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候莫朝同,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貍首》。《貍首》者,诸挎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方仙道兴起于战囯时期 燕齐沿海一带地方,据《史记•封禅书》称是由于邹衍以“阴阳主运,五德终始”学说受到诸侯们尊敬,显赫于一吋;他们也就竞传邹衍之术,所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逐渐形成了方仙道。当时方仙道的代表人物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和羡门高,他们都是燕人。由于齐威宣王和燕昭王相信海上神山(蓬菜、方丈、瀛洲)中有仙人和不死之药,大征方士到海中去求仙,方仙道从此大兴起来。秦汉以来,始皇、汉武笃信神仙之事,其时是“方仙道”最为活跃时期。秦始皇时,像徐福、卢生、韩终、候生、石生等都是有名的方士,他们和早期方士们一样,以海上神山和不死之药为号召;汉武帝时,著名方士有李少君、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他们所传的“方”,大抵以求仙、采药、辟鬼、望气、炼丹、祠灶为号召,其中尤以封禅祠祀为重要方术。他们所不同于早期方士,除方术增多,范围广泛而外,更 重要的是提出黄帝来作为方仙的旗帜。当时最受武帝信任的方士是栾大,曾被封为五利将军、乐通侯,还把公主嫁给了他。时被遣入海求仙的方士多达数千人,所献奇方也竟以万计。自武帝以后,西汉皇帝像宣帝、成帝、哀帝和王莽也多数相信方士。方士流裔直到东汉末年还很活跃, 像子吉、张道陵、左慈、葛玄他们都是方士,亦是早期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至于“方”的内容,《汉书•郊祀志》谷永上成帝言祭祀方术书中说:“……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与山石无极,黄冶变化,坚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武帝叔父淮南王刘安亦相信方士,曾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集体撰著专言神仙黄白之术《淮南中篇》八卷,又名《淮南枕中鸿宝苑秘书》,计二十余万言。《隋书•经籍志》中有《淮南万毕经》有《淮南变化术》各一卷,《唐书•艺文志》中有《淮南万毕术》一卷,传为其书;但今并不传,清人孙冯翼和叶德辉曾都有辑本,这便是秦汉以来方士们传方的唯一遗留。方仙道是后来道教服食丹药成仙论的思想渊源,它同老庄主张的自身修炼长生论,殊途同归,分别影响着道教丹鼎派内部主外丹和主内丹的两大派别的发展。
顶一下
(2)
100.00%
踩一下
(1)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