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石窟造像
龙门山石窟造像: 元代道教造像。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龙山顶占昊天观遗址处,有道教石窟造像八龛。据《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披云真人》云:“癸已(1233),大丞相胡天禄时行台河东,请主醮事,甲午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观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像,俨存壁间,有宋童二字。师修葺三年,殹阁睁嵘,金碧丹藐,如鳌头突出,一洞天也。”《嘉靖太原县志•寺观•昊天观》记:“在县西一十里龙山绝顶,元元贞元年(按.可能有误)(1295),道士宋德方建。观东石崖,列凿石室八龛,有道者姓朱号披云子所凿,一曰虚皇,内刻石像十一尊;二曰三清龛,内刻三清像三尊;三曰卧如龛,内刻卧像一尊,传为披云子卧化之所;四曰玄真龛,内刻石像三尊;五曰三天大法师龛,内刻石像三尊;六曰七真龛,内刻石像七尊;第七、第八二龛, 名辩道龛。”现存石窟八龛,七龛为石像,一龛为泥塑像。据石窟题铭和县志记载,可知元时宋披云开凿六龛,以前有二龛。八龛造像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损坏。虚皇龛,有造像二十一尊,中座为虚皇像,圆雕、坐像、着道装,已无像头;两侧各有真人十尊,左侧二尊有头、右侧六尊有头,其余头部缺损。龛顶浮雕有团龙,壁上有题记:“自甲午(1234)春至乙末(1?35)冬三洞功毕,东莱披云泐石”等。三清龛,有造像十六尊,中间为三清像,权道德天尊像有头,三像均为坐式,着道装。左侧有真人、侍者七尊,二尊完整,右侧有真人、侍者六尊,四尊尚完整,龛顶有浮雕团凤图案,洞壁镌有题记三篇:“披云瓶凿石室尊口,□披云之老仙,战山之□。凿千寻碧玉之崖……秦志安述。”“岁在丙申五月丙辰朔,总真玉室。庄产庆成,谨作视文……门人李志全述”等。卧如龛,有造像三尊,中为卧像首东足西,头枕左手,右臂平置抚右胯,面容丰满,无 须,着道装。卧像下为床式座,造像虽有残损尚较完整。左侧侍者一人;右侧侍者一人,损坏无头。据《县志》紀载,卧像可能是披云子本人。三天法师龛,有造像五尊,中间有龛,造三真人坐像,中像为三天法师张道陵,左右为张衡和张鲁,三像均着道装,八字髯,有发髻;左右两侧各立一侍者像。造像手法与形象颇类唐风,疑为元以前所凿。玄真龛,有造像三尊,中间坐像一尊,两侧各有侍者立像一尊。神像完整,均着道装,雕造手法与三天法师龛相似,疑为元以前作品。造像身份不清。玄门列祖龛,又称七真龛。 石室门额上刻有“玄门列祖洞”,龛外左右两侧原有门将立像各一尊,今已不存,洞内有造像三组,中间一组有三尊真人坐像,左右各有真人坐像二尊,侍者立像各一尊,九尊像头均被盗走,损坏严重。七位真人应是全真派袓师王重阳的七位弟子,因他们各创道派,故称玄门列袓。洞顶和洞壁有浮雕龙鹤图案,壁间有题记二篇:一为“三载洞府功毕……丙申应钟,祖堂功毕,勖载披云,有光先德。”第二篇为“祖堂赞”,字迹多巳看不清。辩道凳一,又称披云洞。洞内造像三尊,中间为坐像,蓄髯,着道装,左右有侍者立像,三像头均被盗走。洞内左壁有一半开的门,一半圆雕道士像,手执书卷,从门中侧身欲入,该像保存尚好。洞壁上有铭文四篇,第一篇为“披云自赞,”二、三两篇为门人秦志安、李志全作的“颂”,第四篇为明代嘉靖时人题刻。洞中主像为披云子本人,开凿工程于戈戍至己亥功毕”。洞顶造有凤凰彩云浮雕,一对飞翔着的凤凰以完全对称的形式在云朵中追逐,构成圆形图案,极为生动精美。辩道龛二,又称为三皇龛。龛内均为泥塑像共十三尊,损坏严重。中座为伏羲、神农、轩辕像,左右各有五躯陪祀像,多已残损,石壁上有墨写的题记三皇圣口,李志□施银贰钱贰口……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吉日,画匠口口荣、崔普”。从题记可推断,此洞塑像似后人补塑或重妆的。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