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柔
贵柔 道教教义名词。柔,即柔弱之意。“贵柔”原是道家老子的处世哲学。老子认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从而提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七十六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守柔曰强”(《五十二章》),“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的主张,成为老子重要的人生观。道教吸取这一思想,衍化为修道长生和应世接物的修行观念和方法。楼观派重要经典《西升经》解释“柔弱”为气,而“气之柔弱莫过于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括天地,贯穿万物。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这是从“道”的角度解释“柔弱”的功用。碧虚子陈景元《道德经•十章》“专气致柔,能如要儿乎”?注:“夫人卓然独化,禀自然冲和妙气,气降形生,自无杂染。若乃专任冲妙,知见都忘,使气自纯和,形自柔弱,不为众恶所害,是得婴儿之全和也。此教人养气也。”这是从养生的角度讲“柔弱”的妙用。西华法师成玄英解“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句说:“即能见小,即智慧增明;复能用道,谦和柔弱,故其德业日日强胜也。夫学道之初,有定有慧,有行有解,见小即是慧解之门,用柔即是定行之术。成六度之中,即有定行慧解,前五是行,后一是解。解则是慧,其行则兼空兼有,而以空导有,以有资空,欲明资导之能,故言用柔见小也。”此中的定、慧、行、解都是引入的佛教用语,其意分别为禅定、智慧、修行、知解。 大意约为,“见小”是用道业智慧悟知“道”的门径,而“用柔”则是修行使心志专一的方法,二者均是修道成真的途其中“用柔”不仅通过修行使心志专定,而且还是由有形万物的变化悟彻无形真道的存在的根本条件。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