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学春秋
道教辨析——道教及道教史核心问题的探讨

从整个教化体系来看,常说的具有教主、教团、教义的宗教教化方式不仅不能代表道教的主流,而且常有混淆道教真实面目的嫌疑,不如“无己”的、没有世俗集团利益的学术式教化,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松散态的学术式教化更能清晰地表现道教的实质(如汉末的魏伯阳等人就比太平道、五斗米道更能表述道教的真实内容)。

虽说道无处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它的教化还是有范围的。最边缘的是有着不自觉的需求而产生兴趣乃至信仰的人,其次是有真实信心而开始寻道的人,其次是行进在大道途中的人,再次是悟道的人,最后是成道的人。也因这不同人群的认识和需要而在教义上、在修为上、在信仰上有了层次之分。

附4、略说宗教

自近代我们引用日人翻译的宗教一词,而沿袭西方的宗教(神教)观念后,使得道教、佛教都要被“腰斩”才能适用于“宗教”词义,让人啼笑皆非。如果我们想用宗教一词来概括包括道教、佛教等更多的教派,就只有扩大宗教一词的内涵。否则,它只是狭义的神教观念。所以说宗教的内涵比组织形式更为重要。下面我们略作对照说明以便加深对道教的理解。

笔者以为宗教探索以下内容:

1)、人及万物、乃至宇宙的来源及其归宿(若本源是神,则其为神教)。

2)、人(万物)与本源或归宿的关系(现在流行的“终级关怀”观念即指归宿问题)。

3)、肉体生命之外存在着的不同生命形式(鬼神、灵魂或阳神等)。

4)、如何达到归宿(或返本还源)——即信仰实践,包括规戒(最基础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仪式、方法等。其实践中具有超常经验(超自然力),则是与世俗学问重要的差异处之一。

对于如上四个问题的侧重和不同解答就有不同的宗教。此外,宗教还有:

5)、教化与组织形式(教团)。

6)、承袭社会伦理道德。

考察宗教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思考。

天主教认为人是上帝所造,人死后入天堂或地狱,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与人立下契约,人只要遵守约定(信仰)行善(十诫)即可升入天堂。反之入地狱。它形成庞大的统一教会组织。基督教在发展中教会的力量逐渐淡泊,以致目前在中国发展所谓的家庭教会,形式方面已有很大的变化。

佛教最初没有正面解答本源问题,用缘起理论解说生命的生死流转与涅槃寂灭,说明归宿问题。留下的空白在大乘佛教时作了解答,最终以佛性或神佛作为生命、万物的本源,大约已是梵我一如的论调(传入中国后,则与“道”相融合)。以神佛为主流的重视信仰(他力),以佛性为主流的则重视苦行与瑜珈(自力),则形成不同的实践方式。人在社会中应该行持五戒十善作为学佛的基础。佛陀时代就以教团教化为主,密宗时代也有不依组织的师徒授受。

道教则以大道为生命、宇宙的本源和归宿,人为大道所化生,人通过修炼就能与道合一,道在人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德。《庄子》改造神仙学说进入道之体系,稷下道家发挥精气(德)存身以至于事业之政道。两汉时融合神仙、鬼神、方术形成黄老道,而宇宙至高神(如天师道之太上老君)也是大道所化生。后来又有不同的支流汇入,如灵宝派的三清信仰,寇谦之的戒蘸等,局面较为混乱,被人讥为“杂而多端”。五代两宋后,丹道兴盛,又回到以道(已吸收心性之说)为核心,以修炼为实践准则的路子上来,教化中除组织教化外,更有无组织形式的师徒授受,尚有以文传道的方式。

三、道教史及分期

1、道教出现的标志

以汉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作为道教出现的标志,是目前流行的说法。而李申著《道教本论》,别具慧眼,独明汉初黄老道的出现是道教的真正开端。不过,在古人的眼中,却是“道家之原,出于老子”。

以汉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作为道教出现的标志,有三点不能自圆其说。其一、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身国同治的黄老道家在民间的延续,它不是为了宗教鬼神信仰而作的神道设教,而是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组织而创立。虽然融入大量的方仙、神鬼之说,但其主旨仍是黄老学说。其二、影响后世丹道至深的《周易参同契》,由魏伯阳等数人传授,他们没有创教,不属于当时的任何教派。其三、解释不了为何道教徒人数之少而道教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影响之深之广的矛盾。因此,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只是民间道教原始教团成立的标志,至多只能说是狭义的神道设教的道教而已,绝不能以偏概全,说是道教创立的标志。

4/11首页上一页 2 3 4 5 6 7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