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论道
试给《老子》的“道”下个定义

一个表道路的“道”,经引申变成了一个表形而上的哲学概念。虽然,“道”可以由不同民族译成上千种语言,但其含义(逻辑上讲叫内涵)却基本一致。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道”不可能是客观世界的本身,而是人对客观事理有了认识后所给它取的名——所形成的概念。

概念是什么?“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要素”。思维是什么?“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作判断的功夫”。(《毛泽东选集》1卷262页)。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直接接触外界事物,在人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这叫感性认识阶段(如老子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人事)。第二个阶段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把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概念,构成判断和推理。这叫理性认识阶段,也就是思维阶段(如老子讲的玄览、玄鉴、观复)。

一言以蔽之: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概括(抽象提炼)的、间接(由此及彼推理)的反映。

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借助语言来实观的。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思全集》3卷525页)概念(名),是用词、词组(短语)来表达的,如“道”就是用“道”这个名词来表“道”这个抽象概念的。判断是用句子来表达的(如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推理是由复句来表达的(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思维,特指抽象思维。

什么是抽象?抽象是和“形象”、“具体”相对的概念,表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现象和非本质属性(偶有属性、次要属性)的概括过程。联系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可知“道”是老子勉强“字之”和“为之名”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经过观察、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抽象、所炼成的思维的结晶,一个划时代的哲学概念。也许,有人还会说:老子说过“道常无名,朴。”(32)道既然无名,也就不是概念。但细琢磨,已经打出了“道”,也就有了名,“无名”在这里特指的是:不显示,它发挥了作用还叫人不知原来是它的功劳。再联系“大象无形,道隐无名。”(41)可知:道是因“隐”而无名的,不是原本无名的;所以,“道”怎么说也是一个概念。

3/8首页上一页 1 2 3 4 5 6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