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论道
老子 反 智 愚 民 吗——读《老》百遍 心灯乍明

老讲自己(我)的言论依次有“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8)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1)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之,德信”。(49)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自朴。”(5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67)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0) 而更有代表性的表述是:“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20)

以上所引共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食母(得道),就自然、纯朴、无为、若愚。因此,这个“愚”就不完全是自谦,而是表象婴儿一样素朴。老子对自己尚希若愚归朴,而对民呢,他回答了;“我无欲,而民自朴”。

由此可以结出;老子说的“愚之”特指“使民归于纯朴”。

那么,这个“民”是否特指奴隶(农奴)为主的劳动群众呢?我认为不全是。因为:

第一、农奴为主的劳动群众,本来就无学习文化的条件,他们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本质相对素朴,也可说“本来就愚”。

第二、老子提“愚之”主要是针对士之争献智谋——诡计乱政而提的,因此这个“民”虽然涵盖全民。而重点则在民中之“士”和社会上惯于诈骗之人。

第三、言外之音,也是希望侯王自己不要热衷智诈,而要像“我”(用我喻王):少私寡欲,返朴如孩。

现在再来看前面老子说的其它一些反智、愚民的话。

“不尚贤” 就是不把献智谋的人尊为贤者,这样就会“使民不争”。

“绝圣弃智”,就是不要把那些有大智谋的人奉为圣人,那么就能“民利百倍了”。

“恒使民无知无欲”只不过是使民纯朴,少私寡欲。这里没有使民变愚蠢、笨拙之意,落脚点只不过是为了“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列子。汤问》里有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愚公、一个智叟?乍看去愚公带全家几个人去挖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确实愚蠢,智叟说他不能损山之一毛,快停为好。但寓言要说的是:愚公不愚,因为他看到了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增加这一辩证道理,从理论上讲愚公是大慧,智叟是小智。由此揭示了小智多貌愚和貌愚多大慧的客观存在。

在《黄帝内经》和《庄子》里都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原话较多,恕不引了。我的领会是:真人、至人主要在得道,属“慧”; 他们属于大智若愚。《庄子。刻意》说:“故素也者,谓其无所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老子是公认的真人,老子也最纯素,所以他乐意自称叫朴、叫婴儿,甚至叫“愚”。

总之,前面列举的那些看似实行愚民政策的话现在都能得到并非反智愚民的解释了。在《道德经》里,智已特定为智谋、智诈;愚已特定为真、朴了。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了:老子是真人,大智慧者;《老子》是哲学,是教人获得慧通之学;老子不反智,更不主张使人愚昧无知,任人宰割。老子所反之智,是反为一已之私利而诡谋乱政进而祸国殃民之智。他认为杜绝智乱的良方就是要警醒上层:少私寡欲,返朴归真。老子用当时能交流的语言“愚之”(朴之)加以概括,这在春秋,乃至今后,都是有启迪意义的。

以经解经,以老解老,不断章取义,不轻信专家定论,去除泼给老子的污水,还《老子》以本真,难道不是弘道之本么?

2010年6月4日成都

参考书目:

《道德经》陈国庆 注释 三春出版社

3/4首页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